欢迎访问阜阳交通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欢迎访问阜阳交通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企业文化 > 普法之声

习近平法治思想月月学(3月)

发布时间:2025-03-31 11:15 信息来源: 法务审计部 浏览:19 次
【字体大小:

1.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司法制度,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评价一个国家的司法制度,关键看是否符合国情、能否解决本国实际问题。实践证明,我国司法制度总体上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必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自信,增强政治定力。

——习近平2014年1月7日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习近平2014年10月23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3.公众参与对维护公共安全、应对和预防安全风险非常关键。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2015年5月2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中外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依法严厉惩治、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和威慑力,坚持完善法规制度、形成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和预防作用,坚持加强思想教育、形成不想腐的自律意识和思想道德防线,才能有效铲除腐败现象的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

——习近平2015年6月26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5.监督别人的人首先要监管好自己,执纪者要做遵守纪律的标杆。各级纪委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纪检监察干部保持队伍纯洁,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

——习近平2016年1月12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6.要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提高社会治理整体水平,注意从源头上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习近平2017年2月17日在国家安全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7.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补足监管法规短板,下大气力整治金融乱象、规范金融秩序。

——习近平2017年7月14日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8.制定和实施宪法,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2018年2月24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9.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

——习近平2018年4月10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0.在生态保护红线方面,要建立严格的管控体系,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习近平2018年5月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11.要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习近平2020年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12.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落实责任,强化知识产权工作相关协调机制,重视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形成工作合力,坚决打击假冒侵权行为,坚决克服地方保护主义。

——习近平2020年11月30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3.要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战略高度出发,促进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

——习近平2021年8月30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4.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贯彻民主集中制,创新和改进领导方式,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5.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

——习近平2023年2月7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16.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习近平2023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1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保障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的显著优势。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修改法律和法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监督法律法规的实施、监督国家机关依法履职。这样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有利于促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有利于不断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利于保证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习近平2024年9月14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8.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习近平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在安徽考察时的讲话

1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显著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体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习近平2024年9月14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要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边疆治理的底线要求。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提升边疆地区社会治理效能。

——习近平2024年12月9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1.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以“同查”严惩风腐交织问题,以“同治”铲除风腐共性根源。

——习近平2025年1月6日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讲话

22进入新时代,面对党内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突出问题,我们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纯洁干部队伍,维护了党的形象,巩固了红色江山,赢得了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主动,赢得了党团结带领全体人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共同奋斗的历史主动。

——习近平2025年1月6日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讲话

23.要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始终坚持零容忍,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铁规矩、硬杠杠,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督促党员、干部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习近平2025年1月6日在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的讲话

24.要强化执法监督,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同时要认识到,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各类所有制企业的违法行为,都不能规避查处。

——习近平2025年2月17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25.要坚持诚信守法经营,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实际行动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习近平2025年2月17日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26.要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习近平2025年2月28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7.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习近平2025年2月28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8.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完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和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着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成功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平安中国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习近平2025年2月28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9.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家更加安全、社会更加有序、治理更加有效、人民更加满意上持续用力,把平安中国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习近平2025年2月28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30.要完善学校管理体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

——习近平2025年3月6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