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
——习近平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全国政法机关要顺应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司法公正、权益保障的新期待,全力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过硬队伍建设,深化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从严治警,坚决反对执法不公、司法腐败,进一步提高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政法工作亲和力和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顺利推进。
——习近平2013年1月就做好新形势下政法工作作出的指示,据新华社2013年1月7日电
3、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2013年2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2013年2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5、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习近平2013年2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6、要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透明保廉洁。要增强主动公开、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完善机制、创新方式、畅通渠道,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裁判文书。对公众关注的案件,要提高透明度,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
——习近平2014年1月7日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7、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
——习近平2014年10月20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关于中央政治局工作的报告
8、我们说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就是要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
——习近平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9、我们要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积极发挥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
——习近平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10、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深入了解一线司法实际情况、了解人民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把解决了多少问题、人民群众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
——习近平2015年3月24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1、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要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深入了解一线司法实际情况、了解人民群众到底在期待什么,把解决了多少问题、人民群众对问题解决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标准。
——习近平2015年3月24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2、要坚持严字当头,强化执纪执法监督,严肃追责问责,把依法从严贯穿国防和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真正使铁规生威、铁纪发力。
——习近平2018年3月12日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讲话
13、要坚持创新发展、依法治理、保障安全、兴利除弊、造福人民的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坚持依法治网,让互联网始终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坚持正确网络安全观,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坚持防范风险和促进健康发展并重,把握机遇挑战,让互联网更好造福社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习近平2018年4月20日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4、要加快实现社会治理法治化,依法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维护权益,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习近平2018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5、要抓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深入研究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方案,加快构建权责一致的司法权运行新机制。
——习近平2018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6、要保证各部门依法履责,更要推动形成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体制机制,确保司法公正高效权威。
——习近平2018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7、改革和法治是两个轮子,这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要做到改革和立法相统一、相促进,发挥法治规范和保障改革的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依法依规进行。同时,要同步考虑改革涉及的立法问题,需要制定或修改法律的要通过法定程序进行,做到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习近平2018年2月26日在中共十九届三中全会上所作的《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决定稿和方案稿的说明》
18、要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习近平2019年1月15日至16日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要持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强势,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进依法治网。
——习近平2019年1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20、我们高度重视履行同各国达成的多边和双边经贸协议,加强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建立有约束的国际协议履约执行机制,按照扩大开放的需要修改完善法律法规,在行政许可、市场监管等方面规范各级政府行为,清理废除妨碍公平竞争、扭曲市场的不合理规定、补贴和做法,公平对待所有企业和经营者,完善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习近平2019年4月26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21、要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坚决遏制权钱交易,坚决打击内幕交易、操纵股市、财务造假、偷税漏税等获取非法收入行为。
——习近平2021年8月17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
22、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依法行使职权,保证宪法法律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自觉维护国家法治统一。
——习近平2021年10月13日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3、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深化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对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群众监督,把发现问题、推动整改、促进改革、完善制度贯通起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为民用权。
——习近平2022年6月17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4、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5、宪法集中体现了党和人民的统一意志和共同愿望,是国家意志的最高表现形式,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习近平2022年12月19日发表的署名文章《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
26、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为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习近平对政法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北京2023年1月8日电
27、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生态文明保护法治建设和法律实施监督,各级政协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
——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讲话
28、要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加强抓稳定和促发展两方面工作的统筹结合,以稳定确保发展,以发展促进稳定。要着眼长治久安,高举法治旗帜,用好法律武器,提升法治化水平,筑牢稳定的法治基础。
——习近平2023年8月26日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29、中国高度重视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中国愿同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一道,不断深化新时代各国法律和司法行政领域交流合作,以法治方式促进各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地区和平稳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2023年9月5日致第十次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司法部长会议的贺信
30、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协调关系,加强诚信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习近平2023年9月7日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的讲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